日前,山東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廳、省農業(yè)農村廳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》(下稱《意見》)。
《意見》稱,農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廁所糞污“黑水”和洗滌水、洗浴水、廚房排水、家庭衛(wèi)生清潔排水等“灰水”。我省90%以上農戶完成改廁后,需要治理的農村生活污水以“灰水”為主。
《意見》提出,要深刻認識做好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將其作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降本增效的重要舉措,扭轉“建設高大上設施”“削減污染物含量”等城市污水治理思維定勢,順應村莊規(guī)劃、農村人口等變化趨勢,樹立“以用促治”的污水治理思路。
因地制宜選擇資源化利用方式。對黑灰水分離的村莊,黑水、灰水經簡易處理后再進行資源化利用。單戶/聯(lián)戶灰水可經隔油、過濾或沉淀等進行預處理后,利用農村家庭小菜園、小果園、小花園等進行庭院消納;分片/集中收集后灰水根據需要,可經土壤滲濾系統(tǒng)、穩(wěn)定塘、人工濕地、生態(tài)溝等自然處理工程設施進行處理后,利用園地、林地以及公園綠地等進行土地消納或景觀利用,采用穩(wěn)定塘、濕地等進行處理因冬季效果下降的,可配合集中拉運方式。
鼓勵農村生活污水黑灰協(xié)同治理利用。對黑灰水混合處理的村莊,污水經處理達到《糞便無害化衛(wèi)生要求》等有關標準后進行資源化利用。不具備資源化利用條件的,如常住人口多、居住較為集中、污水產生量大、污染物濃度較高且能夠形成徑流、適合集中治理的村莊,因地制宜采取納管、建站等集中處理模式。
探索實踐資源化利用方式化解存量問題。各市組織對集中式或相對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全面評估,建立非正常運行設施分類整改清單,分析原因、制定計劃。
(大眾新聞·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)

|